
发布日期:2025-04-16 07:58 点击次数:135
每年,都有许多中国家庭选择移民海外,甚至曾有言论称“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”。然而,有一家人,他们来自比利时,为了帮助中国的贫困儿童,他们舍弃了在比利时的一切家产,来到了中国的贵州省,已经在那里生活了整整20年。这家人的三个儿子也在中国长大,其中最小的儿子曾说:“在我心里,我就是个中国人。” 这背后,究竟是什么样的缘由和情感,使得他们甘愿为陌生的异国他乡奉献爱心,并深深扎根在中国的乡村?
帕特里克一家,原本是比利时一个中产阶层家庭。妻子海蒂天生善良。某天,海蒂通过电视看到一群生活在下水道中的孩子们,心生同情。她对丈夫帕特里克说:“我们有能力帮助更多的人。” 帕特里克被妻子的善意所打动,二人一致决定,要改变世界的一部分。当他们得知海蒂的姐姐在中国做志愿者后,他们果断决定卖掉所有家产,带着三个儿子杰弗里、凯文和伊恩,移居到中国贵州。
到达贵州的第一年,他们将通过卖房得到的200多万元人民币全部捐出。捐款、捐物、支付手术费,这些善举毫不犹豫地被全数奉献给需要帮助的人们。财产消失,却没有改变帕特里克一家全力投身慈善事业的决心。捐款无法继续,他们就开始收养无家可归的贫困儿童。这些孩子通常在两三个月大时被带到帕特里克家,直到他们能够找到愿意领养他们的新家庭。最小的儿子伊恩曾说,他们早已把那些在家住到9岁的孩子当作亲弟弟。那位孩子现在已在美国读大学,还亲切地称海蒂为“中国妈妈”。
展开剩余70%20年的时间里,海蒂一家共帮助了40多个无家可归的孩子。每一次,看到孩子们被收养,他们不仅感到高兴,还会因分离而感到心痛。然而,当有记者问及他们是否保留了做慈善时的捐款收据时,帕特里克一家却表示,他们早已不记得自己捐出了多少,也不愿留下证据。对他们而言,真正重要的是帮助他人,而非获得外界的认可与回报。
这家人用行动诠释了真正的慈善。他们身处陌生的贵州乡村,凭着一腔热血,坚定扎根下来。即使他们的收入无法支撑继续做慈善时,他们也从未想过离开。在许多外籍人士选择翻译、教师等职业时,帕特里克一家选择了走一条不同的道路。经济困境迫使他们做出了新的尝试。凯文在一次看到贵州招募土地承包人的广告后,激动地决定开办农场。自小在农场长大的帕特里克,看到这一机会也跃跃欲试。在他看来,农场不仅能为家庭提供收入,还能帮助残疾人找工作。凯文对农场的热情让他们更加坚定了这个决定。
2017年,帕特里克一家在贵州下司镇承包了一块荒地,开始了他们的农场生活。虽然这个农场起步艰难,土地荒草丛生,但他们并未气馁。凯文和父亲负责养殖,伊恩则负责管理农场的日常事务,靠着出售鸡蛋,他们每个月还能有1500元的收入。经过几年经营,农场逐渐发展壮大,拥有了30头羊、100只鸡,以及猪、鹅、兔子等家畜。
尽管农场收入不高,凯文依然开始尝试做自媒体,通过分享农场生活,补充家用。于是,他们的农场梦,终于在中国实现了。虽然生活不富裕,但他们也能怡然自得地过日子。随着贵州乡村的年轻人逐渐外流,帕特里克一家却依然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。许多当地人对他们的冒险精神和乐观态度感到钦佩。然而,尽管如此,他们依然面临不少问题。大儿子杰弗里回比利时探亲后,决定留在比利时。其他四口人仍然选择留在中国,而开农场的收入虽然解决了日常生活,但无法支付孩子们的学费。
此外,由于从小没有正规的学校教育,帕特里克的三个儿子无法申请大学奖学金,也不能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。这使得他们的未来发展受到了一定制约。而且,随着时间的推移,三个儿子的婚姻问题也成为了家庭的难题。大儿子杰弗里在回到比利时后,感到与同龄人难以沟通;二儿子凯文希望找到一位既能讲英语又愿意共同经营农场的妻子;最小的儿子伊恩则与一位东南亚的女孩展开了网恋,家人对此感到忧虑。
尽管面临这些挑战,帕特里克一家人从未后悔当初的决定。当他们被问到是否后悔卖掉家产来到中国时,他们毫不犹豫地说:“我们更喜欢中国。” 甚至伊恩认为自己早已是中国人。海蒂也动情地说:“你可以带走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,但你无法抹去我们对中国的热爱。”
然而,时间进入了2025年,帕特里克一家似乎消失在公众视线中。凯文在2024年8月发布的vlog中透露,他即将在美国结婚。至于他们是否会回到中国,尚无定论。无论他们作何选择,曾经给予贵州乡村和那些贫困孩子们的帮助与温暖,始终值得我们深深感激与祝福。
发布于:山东省Powered by 亿博直播网页登录入口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